打开APP
小贴士
2步打开 媒体云APP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闲不住的老支书 ​———记远安县河口乡江范村老党员郭度远

2016-04-20 11:14

三峡日报讯(记者杨春艳 通讯员陈双梅、李昊) 1941年出生的郭度远,已是古稀老人;1970年入党的他,已有近46年的党龄;1971年当上村支书的他,在这个岗位上为群众服务26年……如今,75岁的他,依然迈着坚实的步伐,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承诺,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,永远做党的忠诚追随者”。

离职不卸责的“当家人”

   郭度远离职不退位,发挥余热不拿钱,多年来自愿当起村里的“顾问”与“监督者”,竭尽所能助推新农村发展。

   2006年,由河口乡主干道到江范村二组、三组的乡村公路动工了。当看到村书记曾安红又是跑项目协调,又是跑施工现场,郭度远坐不住了,尽管身体不太好,郭度远还是找到曾安红,主动请缨:“曾书记,你两头都要忙,累垮了身体可怎么得了。如果你放心,我来帮你监督施工现场。”

   曾安红有些担心:“监督工作可是得罪人的事呀?”“我们是老同志、老党员,不怕。”郭度远的一番话让曾安红的眼睛湿润了。自此,郭度远切实担负起义务协调员与监督员的工作,不管刮风下雨,他都坚守在工地上,一呆就是两个多月。

   占了村民的地需要做思想工作,施工队偷工减料不达标……他主动协调、沟通,督促工程进度,监督建设质量。在郭度远的严格把控下,不仅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,而且工期也提前了。被问这么大年纪,吃住在工地累不累时,郭度远微笑着说:“为村里做点事,觉着开心踏实,不觉得累,再说这也是一名老党员应该做的。”

   如今,70多岁的郭度远依然闲不住,江范村的现代农业项目正在进行中,机耕道上、水渠旁、堰塘边……工程进行到哪里,他就出现在哪里。

  乐于助人的“和事佬”

   在江范村,村民之间有家庭矛盾、土地纠纷等问题,他都主动配合村干部做工作。哪儿遇到困难,他主动帮助解决;哪儿发生矛盾,他主动出面调解。

   村民要是碰到难事,总会第一时间找到郭度远,村民们说:“郭书记对各家的情况很了解,处理起来公平公正,我们愿意听郭书记的。”江范村的村头路边、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……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

   村民刘登信与养子之间一直不那么亲密,关系也不太融洽。2011年,刘登信身体出现问题,需要住院治疗,虽然儿子刘月清表示愿意出钱,但他担心成为儿子的拖累,一直不肯住院,病情越来越严重。郭度远听说后,赶到刘登信家做两人的工作。得知儿子确实因为工作忙,抽不出时间照顾父亲,郭度远当下承诺由他照顾刘登信住院期间的生活起居。为两父子和好的诚心打动了他们,两人解开心结,第一次有了深入的交流,刘登信高兴地前去住院,儿子请假照顾他。如今,这一对父子已比亲父子相处得更融洽、更幸福。

   类似这样“剪不断、理还乱”的小纠纷,郭度远总是坚持“一次不行,去两次;两次不行,去三次”,不厌其烦地去做当事人的工作。他已记不清多少次打着火把、手电赶夜路,多少次背着孙子就出门了。他说:“人心肉长,无非争个脸面,让矛盾双方有个台阶下,事情就解决了!”

  脱贫致富的“领头羊”

   2006年,已65岁的郭度远不服老,发展香菇种植,他跟着专家学技术,钻研种植技巧。在郭度远的辛勤努力下,他家的香菇菌种已由最初的几百袋发展到了3000多袋,香菇一年的收入可达近万元。

   郭度远说,当时种香菇,有几个想法,自力更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给乡亲们做个样板,让大家打消疑虑,知道种香菇是条脱贫脱困的门路。

   不断摸索中,郭度远成为村里的香菇种植能手,心里始终装着乡亲的他,总是主动到村民家号召他们种香菇,热心地教大家培育技术,组织种植户们交流种植心得。哪家差劳力,哪家有困难,他常常放下手中的活,先帮他人。

   今年2月份,正是香菇种袋料的关键时期,郭度远的邻居曾庆海却犯了愁,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好,家里又没有其他劳力,眼看着温度越来越高,不赶快装袋料将影响到后期结菌。郭度远听说后,第二天早上7点,就带着儿子、孙子前来帮助曾庆海搬运粉料木材。当天,郭度远来回30多趟50公里,运送木材3000多斤。随后又帮助粉料、装袋,终于赶在最后时刻,将曾庆海家的香菇种料送进大棚里。他说:“虽然身体累,但看到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,心里就高兴。”

   如今,香菇种植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,他所在的原古泉村180户中150户种起了香菇,种植数量最多的一户年纯利润突破了三万多元。

三峡日报讯(记者杨春艳 通讯员陈双梅、李昊) 1941年出生的郭度远,已是古稀老人;1970年入党的他,已有近46年的党龄;1971年当上村支书的他,在这个岗位上为群众服务26年……如今,75岁的他,依然迈着坚实的步伐,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承诺,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,永远做党的忠诚追随者”。

离职不卸责的“当家人”

   郭度远离职不退位,发挥余热不拿钱,多年来自愿当起村里的“顾问”与“监督者”,竭尽所能助推新农村发展。

   2006年,由河口乡主干道到江范村二组、三组的乡村公路动工了。当看到村书记曾安红又是跑项目协调,又是跑施工现场,郭度远坐不住了,尽管身体不太好,郭度远还是找到曾安红,主动请缨:“曾书记,你两头都要忙,累垮了身体可怎么得了。如果你放心,我来帮你监督施工现场。”

   曾安红有些担心:“监督工作可是得罪人的事呀?”“我们是老同志、老党员,不怕。”郭度远的一番话让曾安红的眼睛湿润了。自此,郭度远切实担负起义务协调员与监督员的工作,不管刮风下雨,他都坚守在工地上,一呆就是两个多月。

   占了村民的地需要做思想工作,施工队偷工减料不达标……他主动协调、沟通,督促工程进度,监督建设质量。在郭度远的严格把控下,不仅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,而且工期也提前了。被问这么大年纪,吃住在工地累不累时,郭度远微笑着说:“为村里做点事,觉着开心踏实,不觉得累,再说这也是一名老党员应该做的。”

   如今,70多岁的郭度远依然闲不住,江范村的现代农业项目正在进行中,机耕道上、水渠旁、堰塘边……工程进行到哪里,他就出现在哪里。

  乐于助人的“和事佬”

   在江范村,村民之间有家庭矛盾、土地纠纷等问题,他都主动配合村干部做工作。哪儿遇到困难,他主动帮助解决;哪儿发生矛盾,他主动出面调解。

   村民要是碰到难事,总会第一时间找到郭度远,村民们说:“郭书记对各家的情况很了解,处理起来公平公正,我们愿意听郭书记的。”江范村的村头路边、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……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

   村民刘登信与养子之间一直不那么亲密,关系也不太融洽。2011年,刘登信身体出现问题,需要住院治疗,虽然儿子刘月清表示愿意出钱,但他担心成为儿子的拖累,一直不肯住院,病情越来越严重。郭度远听说后,赶到刘登信家做两人的工作。得知儿子确实因为工作忙,抽不出时间照顾父亲,郭度远当下承诺由他照顾刘登信住院期间的生活起居。为两父子和好的诚心打动了他们,两人解开心结,第一次有了深入的交流,刘登信高兴地前去住院,儿子请假照顾他。如今,这一对父子已比亲父子相处得更融洽、更幸福。

   类似这样“剪不断、理还乱”的小纠纷,郭度远总是坚持“一次不行,去两次;两次不行,去三次”,不厌其烦地去做当事人的工作。他已记不清多少次打着火把、手电赶夜路,多少次背着孙子就出门了。他说:“人心肉长,无非争个脸面,让矛盾双方有个台阶下,事情就解决了!”

  脱贫致富的“领头羊”

   2006年,已65岁的郭度远不服老,发展香菇种植,他跟着专家学技术,钻研种植技巧。在郭度远的辛勤努力下,他家的香菇菌种已由最初的几百袋发展到了3000多袋,香菇一年的收入可达近万元。

   郭度远说,当时种香菇,有几个想法,自力更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给乡亲们做个样板,让大家打消疑虑,知道种香菇是条脱贫脱困的门路。

   不断摸索中,郭度远成为村里的香菇种植能手,心里始终装着乡亲的他,总是主动到村民家号召他们种香菇,热心地教大家培育技术,组织种植户们交流种植心得。哪家差劳力,哪家有困难,他常常放下手中的活,先帮他人。

   今年2月份,正是香菇种袋料的关键时期,郭度远的邻居曾庆海却犯了愁,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好,家里又没有其他劳力,眼看着温度越来越高,不赶快装袋料将影响到后期结菌。郭度远听说后,第二天早上7点,就带着儿子、孙子前来帮助曾庆海搬运粉料木材。当天,郭度远来回30多趟50公里,运送木材3000多斤。随后又帮助粉料、装袋,终于赶在最后时刻,将曾庆海家的香菇种料送进大棚里。他说:“虽然身体累,但看到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,心里就高兴。”

   如今,香菇种植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,他所在的原古泉村180户中150户种起了香菇,种植数量最多的一户年纯利润突破了三万多元。
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0 条评论
来说两句吧。。。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